??? 9月11日,根據山西省藥械集中競價采購網消息,山西省醫保局、山西省衛健委、山西省藥監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藥品和醫用耗材掛網采購省際動態聯動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通知》要求,山西省不僅與天津、陜西等14省聯盟采購目錄和價格進行全面聯動,還將實行醫保支付標準協同,以及將談判價格作為支付標準。
國家、省際聯盟和山西省(包括市級聯盟)集中帶量采購中選藥品和醫用耗材,以及國家談判藥品、國家定點生產藥品,以中選或談判價格為支付標準。
對于參考價掛網品種,根據醫療機構在省平臺參考價確定支付標準。
同時監測掛網采購和備案采購品種,集中帶量采購未中選藥品和醫用耗材,按照帶量采購相關規則分類漸進調整支付標準,分步向中選價格趨同。
《通知》還要求,對同類別(名稱)、同效用的醫用耗材試行相同的支付標準。
國家耗材醫保談判將至
除了山西省聯動各地價格,將最低中選價作為耗材醫保支付標準,國家醫保局牽頭的耗材醫保談判也將到來。
6月8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顯示,對于獨家產品,原則上通過談判確定首次醫保支付標準。
談判成功的,醫保部門按照談判協議確定的支付標準支付。談判不成功的,不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已被納入目錄的要予以調出。醫用耗材的談判規則另行制定。
對于非獨家產品,原則上通過集中采購確定和調整支付標準。各省級醫療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聯盟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帶量采購結果,以類別相同、功能相近醫用耗材的最低中選價確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醫保支付標準。
早在2019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已明確要求,建立高值醫用耗材基本醫保準入制度,逐步實施高值醫用耗材醫保準入價格談判,實現“以量換價”。
醫保談判成功的重要因素仍然是降價,如以藥品為例,2017年4月,第一輪藥品醫保談判完成,36個藥品談判成功,價格平均降幅44%,最高降幅70%。
2018年6月,第二輪醫保談判啟動,最終17種抗癌藥談判成功,與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藥品的支付標準平均降幅達56.7%。
2019年11月,第三輪醫保談判完成,價格平均降幅為60.7%。三種丙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
不只是醫保談判環節需要降價,對于醫保支付標準也是價格較低的耗材可能更占優勢。
因為醫保支付標準會直接影響產品在醫院的使用量。國內知名械企招投標業務相關負責人分析,由于綜合因素(耗占比、耗材零加成、按病種付費等)的影響,今后醫院和醫生可能傾向于使用滿足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醫保支付標準以下的耗材,或者有動力與耗材生產、配送企業議價,而價格越高的耗材的使用量可能越少。
部分械企為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會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所以醫保支付標準不會直接決定耗材產品的價格,但對產品價格會有間接的調節作用。
因此,若醫保支付的價格標準較低,那么價格偏低的國產耗材,在醫院使用量或許會明顯增加。
醫保控費,降低耗材費用
不論是聯動中選價制定醫保支付標準,還是國家層面進行耗材醫保談判,重要目的之一都是促進耗材降價,控制醫療費用。
根據中國醫療保險消息,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技術部主任曾發布文章表示,以某冠脈藥物支架為例,國產主流產品平均單價為7000元/個,進口產品則為10000元/個。
以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為例,醫療手術費用最高9800元,介入瓣膜產品單價為25萬元,整個術式耗材費用占比高達近90%。
可以說,耗材費用情況決定了該手術整個診療項目的費用高低。從醫保控費用角度來看,涉及高值耗材的診療服務項目應以耗材為主體制定醫保支付政策。
目前已有醫院根據醫保政策指導,對醫用耗材的院內使用進行管控。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醫學工程科以及醫療保險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曾發布《醫保政策指導下醫用耗材的使用管控探討》一文顯示,醫院選擇選取使用量較大的敷料作為耗材使用管控的試點對象。
具體通過院周會、科室宣講等形式通報創傷外科、骨科兩科室的敷料使用情況,醫保監測指標和醫保耗材使用政策,及前一月份科室敷料出庫情況與排名、耗占比情況等內容。同時深入科室調查溝通。
最終創傷外科敷料使用次均費用降低了 53%,骨科敷料費用降低了 47%,降幅明顯,而對照組泌尿外科、乳腺外科的次均費用增幅分別為 77% 和 61%,肝膽外科雖降但降幅較低。
因此,醫用耗材相關醫保政策的下發或許有利于推動醫院進行自主控費,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醫院自主控費效果較為明顯,若在加上醫保支付標準的聯動以及醫保談判的落地,勢必對醫用耗材行業將產生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