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山東省高密市以區域一體化發展為切入點,打破機構壁壘,建立健全縣域醫共體內部聯動機制,提升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整合程度和使用效率,取得積極進展。
??? 近年來,高密市以創建“國家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為契機,成立以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為核心的高康、密康、福康三大醫共體,構建城鄉一體、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便捷普惠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群眾享受到醫共體建設紅利。
??? 一、統籌兼顧,管理指導一盤棋
??? (一)明確管理權責。制定醫共體管理權責清單,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各級聯動、權責清晰的管理體制。擴展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的職責,負責醫共體發展規劃、投入保障和監管考核等重大事項,由市長擔任管委會主任,組織、編制、發展改革、財政、衛生健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保等部門主要負責人作為成員,改革合力明顯增強。市委衛健工委負責醫共體黨務的重大決策制定,加強黨對公立醫院和醫共體的領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全行業管理,牽頭加強對醫共體和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監管。醫共體黨委和理事會負責醫共體內部的重大決策和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內部決策和協商議事機制,統籌推進醫共體一體化發展。
?? (二)突出管理重點。醫共體下設財務資產、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等9個管理中心,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醫共體同質化管理水平。同時,強化醫療質量管理,成立13個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和18個專業委員會,集中力量針對質量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重點崗位和人員,采取自查、互查及醫共體內部飛行檢查等形式構建醫療質量閉環管理。強化醫共體綜合績效考核,將分級診療、基層服務能力、公共衛生服務、群眾滿意度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 (三)提升服務能力。在明確醫共體牽頭醫院與成員單位功能定位的基礎上,強化牽頭醫院能力建設,各牽頭醫院先后與解放軍總醫院等26家縣域外三甲醫院建立技術協作關系,迅速提升臨床專科和管理能力。同時,加快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衛生院評價和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2家獲“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表彰,城鄉居民“15分鐘就醫圈”基本建成。
?? 二、高效運作,信息聯通一張網
?? (一)推進信息化共建共享。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業務,建設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信息網絡,以電子健康檔案為重點,實現群眾就診信息互聯互通、實時查詢。整合醫共體內預約掛號和床位資源,細化雙向轉診路徑,優化群眾就醫流程,醫共體內上下轉診建立綠色通道。在牽頭醫院建立遠程醫療中心,組織市級專家對基層提交的影像、動態心電等統一診斷與審核,提高診斷符合率,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 (二)發展智慧居家醫養。依托互聯網醫院,打通醫院與家庭、社區、藥店之間的業務鏈條。利用有線電視智能機頂盒,開通便民服務渠道,提供問診、預約、復診續方、送藥上門、健康管理等服務。搭建線上線下溝通服務平臺,應用可穿戴設備,為簽約服務患者和重點隨訪患者提供遠程檢測和指導,實現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服務。
?? (三)促進婦幼健康全程管理。在醫共體信息平臺框架下,搭建“互聯網+婦幼健康”子平臺,針對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設置15個服務模塊,涵蓋婚前、孕前、孕期等婦女和兒童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橫向上與信息管理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公共衛生系統等互聯共享,縱向上與各級醫療機構互聯互通,持續優化婦女兒童全程管理服務。
?? 三、開放共享,資源配置一本賬
?? (一)強化人員柔性流動。按照“關系不變、雙向流動、縣管鄉用、上下互動”的原則,落實醫共體內部用人自主權,積極推進醫共體內人員合理流動。建立牽頭醫院醫務人員向基層持續流動的長效機制,落實市級醫院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定期輪流到基層工作,每個工作周期不少于1年。牽頭醫院已形成派駐業務骨干到基層坐診帶教的常態化機制,規劃建設鎮級特色專科35個。鄉鎮衛生院選派重點崗位人才到牽頭醫院免費參加進修培訓,針對性地提高基層服務能力。
?? (二)強化資源互惠共享。醫共體內實行儀器設備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應用,設置區域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中心、遠程會診中心,推動基層醫療機構強弱項、補短板。醫共體統一印制檢查申請單,牽頭醫院將所有輔助檢查項目對成員單位開放,患者持成員單位開具的檢查申請單可以直接到牽頭醫院進行檢查,并給予費用優惠政策。
?? 四、協同發力,服務流程一條龍
?? (一)急診急救快捷化。各醫共體內搭建市—鎮—村院前急救協作網,形成接診—指導—干預—轉運快速反應救治體系,提高搶救效率。成立胸痛、卒中等“六大中心”和“一站式”急診急救服務中心,在衛生院設置院前急救點,實現院前、院內急救業務無縫隙銜接。加強危急重癥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規范開展妊娠風險評估工作,建立紅色孕產婦會商機制。
?? (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化。組建牽頭醫院專科醫生、衛生院全科醫生、村衛生室家庭醫生共同參與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492個,以契約形式為常住人口提供組團式、連續性服務,推動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組建貧困群眾巡診隊伍,建立分工合作機制,分層、分類、分級為貧困群眾不間斷進行送醫、送藥、送服務上門,已累計服務2.26萬人次。
?? (三)傳染病管理規范化。充分發揮醫共體統籌管理、資源共享、提升基層能力的作用,不斷完善分工明確、協同應對、反應靈敏的疫情應急處置體系。醫共體組織開展防控知識培訓、傳染病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督查,并集中優質資源組建中西醫結合專家隊伍和醫療救治后備隊伍,提高防控和救治水平。規范建設